《Carol》: 情感教育




今天Line掛點的時候,我剛買好電影票和食物,站在售票櫃檯旁的等待區。以為是網路當了,訊息費了好大勁才飛出去。


雨不停,水窪掩映城市裡店招廣告像舞廳裡的旋轉球,使人目眩。我冒著雨繞了周遭一圈,有個穿著時尚的中年男人獨自坐在酒吧外自言自語。喝一口啤酒,心滿意足的嘆了一口氣,好似對坐有人欣賞他的滿足一樣。

小小的影廳,廣告播了十分鐘,情況不錯,陸續有人進來,大概八分滿了吧。
結束的時候,人們沒有像看悲傷電影那樣,各自坐在椅子上,望著螢幕上的團隊名單,緩和胸悶與胃酸的侵擾。相反,螢幕ㄧ暗,壁燈一亮,好多人起身,有人深吸一口氣,更多人莫名熱鬧的談論起來。現在想想,人們應該是在慶幸。

我只是坐著,把工作人員名單看完。心裡很平靜。本以為會出現梁祝式觀後心碎症候群。但沒有,意外感到十分心滿意足,好似工作一天,萬事俱備,準時上床睡覺,隔天可以睡到自然醒。

我感到很滿足。

感動得無法淚流,這幾年照樣看到感動的東西只能沈默,長久的沈默。然後照例需要走長長的路,吹吹冷風。

並不是故事或什麼類似的經驗觸動我,所以覺得很感動。反而看完電影,發現自己恐怕沒有真正愛過。

陶德導演很特別,跟王家衛導演一樣特別。看《Carol》老是讓我想到《花樣年華》。實在好迷戀那種「正常生活」的調調——對比起我的「現代生活」,只覺得很不正常。撥頭髮、整衣服、開飲料、挑禮物、包包裝紙、哭泣、吵架、解釋、試探、挽回⋯⋯我輩的現代生活幾乎沒有這樣的「正常」,很多時候會忽略掉這些。

因為有方便的網路,有方便的一切科技,現代生活沒有細膩的軌跡——方便的一切帶來的是直接「抹去」,一點痕跡都沒有。一點可以緬懷的東西都沒有。甚至沒有犯錯的機會,遑論改變的機會。

我們擁有很多立即嶄新的身份,隨便用個帳號,你可以是任何人;站在通訊軟體後,你可以是任何模樣。但就是少了什麼。快速的一切沒有讓我們變得更迷人,沒有五零年代那種「味道」。

我們凝鍊不出「味道」來。我們習慣「抹去」,要不就是閃現。

真正的生活和愛情好像該有那麼一種獨有的味道,該有那麼一點特殊的裂痕、細紋,該有那麼一點黑點、陰影,是你遠遠走來,也可感應的神態。

就是少了「神態」。



盯著螢幕久了,眼睛就沒有了神。我們錯過了許多眼神交會,我們甚至忘了講話應該看著對方,而不是「抱歉,我有訊息要回。」

Carol》讓我想起更多的是「生活態度」。曾經感情的曖昧也需要「練習」,也需要被「教育」。

親愛的,你還記得嗎?

那時候我們總有「時間」。

而且任何一樣該死的通訊軟體掛點的時候都不會讓你如此焦慮。

Carol》的故事不可能發生在有通訊軟體的時代。



曾幾何時,親愛的,你只在意Line是不是掛點,也不在意什麼時候跟我再見一面。



Read More